山西日報 | 【楓橋經驗在山西】廣靈縣公安局蕉山派出所:走好“楓橋路” 架起“連心橋”
田間地頭、農家炕頭、流動辦公桌前……一樁樁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拔謇稀碧厣{解室、“五步工作法”、“1+2+N”機制……一項項制度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近年來,廣靈縣公安局蕉山派出所圍繞“基礎牢、發案少、秩序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積極打造具有蕉山特色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廣靈落地生根,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蕉山派出所也先后被評為“全省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和“平安山西建設先進集體”。
選出“明白人”
依靠群眾,將矛盾糾紛消弭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是“楓橋經驗”代代相傳的法寶。多年來,蕉山派出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4月17日,蕉山鄉曹川村村民劉某因自家祖墳墳床被同村的李某損壞,雙方發生激烈爭吵。隨后,二人來到派出所“五老”特色調解室,“五老”人員依托“五步工作法”,分析案情,講解法律,闡明利害關系……兩個小時后,雙方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這起矛盾糾紛得以及時化解。這是蕉山派出所推進矛盾糾紛調解品牌的一個縮影。蕉山派出所組建了一支由轄區老黨員、老村長、老干部、老教師、老軍人等“五老”人員組成的調解員隊伍,充分利用他們在群眾當中威信高、經驗足、情況熟的優勢,精心打造了“五老”特色調解室。同時,探索出“聽、穩、勸、化、跟”“五步工作法”,真正把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今年先后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余起,派出所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32%,調解成功率達到99.5%。
構建“多元體”
結合轄區治安形勢和矛盾糾紛特點,蕉山派出所積極探索矛盾糾紛聯調模式,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吸納黨員、志愿者、網格員等組建矛盾糾紛化解隊伍,不斷深化“1民警+2輔警+N種力量”多調聯動,實現調解模式由“公安單方協調”向“社會多元參與”轉變,矛盾糾紛化解從“碎片化”向“一體化”轉變,不斷提升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5月9日,蕉山派出所民警帶領轄區網格員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期間,接到群眾求助稱自己家的田地被人占了。經調查,王某與金某兩家是多年鄉鄰,兩家耕地相連,無明顯地界標志,雙方經常因為土地邊界發生爭吵,甚至在田間持農具對峙。民警認真分析后,認為雙方矛盾根源在于土地邊界問題。為從源頭化解矛盾,民警、網格員在和村支部書記溝通后,對雙方當事人分別進行耐心細致的勸導,精準疏通雙方的“心理堵點”,通過查找歷史資料、核實相關證人證言,對雙方地界進行了明確劃分,最終問題得以合理解決。據統計,自“1+2+N”模式運行以來,蕉山派出所成功化解周期性、反復性矛盾糾紛10起,非警務矛盾糾紛調解率達96.8%。此外,該所還結合“萬警進萬家同心筑同安”活動,同步開展宣傳防范、平安建設、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轄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穩步提升。
織密警務網
立足主責主業,蕉山派出所不斷完善派出所工作機制,科學調整部署街面巡防警力,早已形成了由派出所民警管線、農村民警駐點、點線結合的“15分鐘環線巡邏防控圈”和“5分鐘接處警”扁平化巡邏巡控新格局,實現了警務指揮與作戰的智能化。同時,該所強化對轄區重點部位和行業場所的精準防控,實施融合卡口建設,通過“天眼工程”使得各個卡口實現重點路段有效把控、重點部位精確掌控。通過安裝“掌上派出所”和“晉治安”App,形成駐點守衛、常態巡邏、視頻查控、智能防護、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立體化、動態化、智能化防控網,人民安全指數逐步上升。“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首先要深入基層,依靠群眾,熟悉基層情況。要做到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辦。我們緊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警情、小案子,這既是職責所系,更是直接關系民眾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蕉山派出所所長李江說。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